- A+
🇭🇰 跨境繼承首部曲:香港遺產繼承的「普通法」密碼
「王先生怎麼也沒想到,父親在香港留下的800萬港元存款,竟因一張未公證的遺囑卡了整整兩年!」這類真實案例近年頻現,凸顯內地居民繼承香港遺產時面臨的獨特法律挑戰。作為實行普通法的特別行政區,香港的繼承規則與內地《民法典》存在根本性差異,本文將揭開跨境繼承的神秘面紗。
✍️ 法律體系碰撞:普通法 vs 大陸法 香港繼承法源於《遺囑條例》與《無遺囑者遺產條例》,與內地最大差異在於「遺囑自由原則」。香港允許透過遺囑完全剝奪法定繼承人權利(特定情況除外),而內地法律規定必須為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保留必要份額。2021年轟動一時的「港商遺產案」中,內地子女就因父親遺囑未保留特留份,在香港法院遭遇敗訴。
📜 遺產處理雙軌制:遺囑繼承 vs 無遺囑繼承 有遺囑情況:須向香港高等法院遺產承辦處提交「遺囑認證」申請,重點在於證明遺囑有效性。香港法院特別重視遺囑簽署見證程序,2023年新判例明確要求至少2名與受益人無利害關係的見證人。
無遺囑情況:適用香港法例第73章《無遺囑者遺產條例》,繼承順位與內地顯著不同。例如配偶可優先取得全部動產及50萬港元,再與子女平分剩餘遺產,這與內地均分原則形成強烈對比。
📂 跨境文件準備清單
經公證的親屬關係證明(須附粵語翻譯) 內地公證處出具的「繼承權公證書」 香港律師見證的遺囑核證副本 遺產稅清潔證明(已於2006年2月11日廢除) 內地居民身份證與港澳通行證副本
⚠️ 實務陷阱警示
香港銀行普遍要求「遺產承辦書」正本才可處理賬戶 房產繼承需同步辦理《土地註冊處》轉名登記 內地公證文件須經中國外交部領事司及香港高等法院雙認證
💼 跨境繼承終極戰:稅務規劃與跨境執行實戰
「李太太繼承的香港保單,竟要繳納內地20%偶然所得稅!」這個2022年真實案例揭開跨境繼承的稅務迷局。在完成法律程序後,如何實現資產跨境轉移才是真正的考驗。
💰 香港遺產稅的「消失」與重生 雖然香港自2006年已廢除遺產稅,但需注意:
繼承股票可能觸發印花稅(按市值0.2%) 物業繼承需繳付差餉及地租 跨境匯款超過50萬港元需向內地外管局申報 內地可能對繼承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(視具體資產類型)
🏦 資產處置三大渠道
現金資產:建議分拆匯款,每筆不超過等值5萬美元 金融產品:港股賬戶可透過「深港通」名義轉移 不動產:2023年新規允許內地繼承人委託香港持牌地產代理出售
⚖️ 跨境執行難題破解方案 當遇到香港遺產被他人侵佔時:
立即向遺產承辦處申請「遺產管理書」 委託香港律師申請凍結令(Mareva Injunction) 利用《內地與香港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》加速執行
🔍 特殊資產繼承指南 信託資產:需審查信託契約中的「繼承人條款」 公司股權:須召開董事會更新公司註冊處記錄 人壽保單:要確認受益人指定是否符合香港保險業聯會指引
🌟 專業團隊組建要訣
香港遺產律師(須具備中國委託公證人資格) 內地跨境繼承專長律師 國際稅務規劃師 中港雙牌照財富管理機構
📌 風險防控清單 ✅ 提前辦理「意定監護公證」防範失能風險 ✅ 設立香港私人信託實現資產定向傳承 ✅ 利用「共同帳戶」保留資金操作痕跡 ✅ 每五年更新一次遺囑見證人聯繫方式
透過系統性規劃與專業佈局,內地居民完全可以破解跨境繼承的「法律密碼」。關鍵在於提前架構資產安排,並建立跨法域的專業支援團隊,讓香港遺產真正成為家族傳承的助力而非負擔。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




